昨日从渝澳大桥至两路口分流道工程项目部获悉,分流道的高架桥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下穿道部分也在抓紧建设。整个工程预计将在年底建成。
分流道建成投用后,将有效提高渝澳大桥的通行能力,并大大缓解中山三路的交通压力。
设计有特点:从牛角沱“爬坡”到两路口
渝澳大桥分流道北起渝澳大桥,沿轨道交通3号线东侧上跨牛角沱立交,下穿体育路后,接入长江一路,线路全长919米,由一座高架桥和一个下穿道组成。
其中,高架桥为单向双车道,全长约405米,将略高于一旁的轨道交通3号线轨道,上跨牛角沱立交,从向阳隧道上方进入下穿道。
高架桥将直接与渝澳大桥往两路口方向的既有高架桥相连,从而实现分流。
下穿道长约313米,同样设计为单向双车道,有一个接近90度的弯道,并有一定的坡度。驾车通过下穿道,是一个爬坡上行的过程。
下穿道的出口道路将与体育路原有道路合并成一条道路,连接长江一路。这段道路也将由原来的单向双车道拓宽为单向四车道。
施工有难度:必须在既有高架桥上“开口”
虽然渝澳大桥分流道全长不到1公里,但是工程建设难度大,施工复杂,建设工期也因此比其他设计相似的道路要长。
高架桥部分因为紧邻轨道交通3号线的轨道,以及四新路和牛角沱立交,施工区域受到了限制,大型机械无法施展。因此,施工方对高架桥的上部结构施工采用了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方式。
在一些受限较为严重的施工区域,如高架桥的上部结构是在施工现场外预制完成,然后再运到现场进行吊装。
因为分流道的高架桥直接与渝澳大桥往两路口方向的既有高架桥相连,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在既有高架桥上“开口”,再次给施工增加了难度。
为了在既有高架桥上“开口”,施工方多次研究论证施工方案,实现了在“开口”过程中,一不影响交通,二不影响既有高架桥的结构安全。
目前,分流道的高架桥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既有高架桥“开口”施工也已基本完成。施工方还对“开口”位置进行了加固,进一步确保既有高架桥的安全。
分流道的下穿道建设主要采取明挖法施工。由于施工区域紧邻大田湾体育场,周围大多是老旧住宅,地下管网复杂,这也给下穿道建设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其中,难度最大的施工项目之一,就是110KW大牛线电缆线路的迁改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所在区域的车行道进行了全封闭开挖。目前,迁改工程已经顺利完成,下穿道建设正在抓紧进行。
分流有效果:渝澳大桥到两路口可走捷径
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渝澳大桥至两路口分流道预计年底建成。分流道投用后,将成为渝澳大桥到两路口的一条捷径。渝澳大桥、牛角沱、上清寺、两路口等区域的交通压力都将得到有效缓解。
具体来说,从江北至大坪方向的车流,过渝澳大桥后,可以不用再绕行上清寺、两路口,直接通过分流道进入长江一路,一方面大大缓解了中山三路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渝澳大桥的通行能力。
同时,经渝澳大桥前往两路口、解放碑方向的车辆,也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选择走分流道或是中山三路。
在中山三路出现交通拥堵时,渝澳大桥去往两路口方向的车辆就可以走分流道,出下穿道后绕行大田湾体育场,在大田湾体育场大门处左转进入两路口环道。绕行距离不长,却节省了不少时间。
|